Readings in Q3-'16

六十八、Translated by Bibek Debroy. “Section Eleven: Chaitraratha Parva." The Mahabharata 1, 2010:395-436. 内容比较庞杂,主要是介绍五子未来的妻子Droupadi和其父的情况,并引出五子为什么找来了一个家庭祭司。

六十九、Translated by Bibek Debroy. “Section Twelve: Doupadi-Svayamvara Parva." The Mahabharata 1, 2010:437-458. Doupadi比武招亲,看谁能拉动一柄硬弓。Arjuna获胜,但因为五子之母一句无心之失(又或者是Vyasa定把此怪事说为是命中注定,又或者是长子其实头脑坏了),五子共享一妻。

七十、Translated by Bibek Debroy. “Section Thirteen: Vaivahika Parva." The Mahabharata 1, 2010:459-474. Vyasa把女子之父Daupada说服,分别进行五天的婚礼。只能用乱七八糟来形容!


七十一、Translated by Bibek Debroy. “Section Fourteen: Viduragamana Parva." The Mahabharata 1, 2010:475-488. 老家的盲眼王与坏王子们眼红五子这么走运,娶得美人归并赢得有力人士的联盟。长辈们决定把五子接回来,并把王国分一半给五子。(我没有搞清楚,Balarama和Krishna与五子是什么关系。)

七十二、Translated by Bibek Debroy. “Section Fifteen: Rajya-Labha Parva." The Mahabharata 1, 2010:489-493. 五子分到一半国土后到森林建立自己的伟大城市。

从2015年11月开始,八个月后第一册十五章终于读完!但故事还只是在最最开始的阶段。

 

8.《The Mahabharata 1》,Bibek Debroy翻译,2010年出版。今年读的文章编号减十二(Section Four to Fifteen),下一篇是六十一

 

六十一、《史记》的《高祖本纪》。此本纪同时要做的事情很多:1)写出作为一个人物的高祖;2)定案为什么高祖而非项羽能得天下;3)引导出他同代各人的情况与称帝之后为汉初的几年建立年月的框架。对于太史公关于三代忠、敬、文的按语,我并不太能理解他想表达什么意思。本文中高祖字季,“邦“字没见。

 

六十二、《史记》的《吕太后本纪》。突然整篇用“迺”字无数遍,不知道为何篇与篇之间用字相差这么远,也许父子用字习惯有别?孝惠之保护其弟,与其哀戚夫人,可见作为一个正常人当上皇帝是一个悲剧。吕后之毒,最后把自己两家(刘、吕两家)也都害了。太史公的按语也神:就是上面乱搞,也可以来个太平盛世。

 

六十三、Michael Bonner. "The waning of empire, 861-945." The New Cambridge History of Islam, Volume 1: The Formation of the Islamic World, Sixth to Eleventh Centuries, 2010: 305-359. Abbasid朝的衰落和分裂期。我对唐史不太理解,但是感觉上分裂的感觉与唐末有点相似

 

六十四、 "The Kreutzer Sonata," The Death of Ivan Ilyich and Other Stories, Leo Tolstoy, translated by Richard Pevear and Larissa Volokhonsky, 2009. 一个贵族杀妻的故事;反映了作者深层的禁欲主义思想,和关于女性解放的一些想法。又是一个凄惨的故事。

 

9。《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 Parts One and Two》,by Jack Thorne。给小孩买的电子书,他一天读完,我用了两天。挺有趣的关于时空穿梭的故事;有点像老电影《回到未来》的桥段。

 

六十五、 "Father Sergius." The Death of Ivan Ilyich and Other Stories, Leo Tolstoy, translated by Richard Pevear and Larissa Volokhonsky, 2009. 这个故事“相对”正常,讲一个二流贵族青年因失意(发现未婚妻曾经是沙皇的情妇)而成为僧人,中间因为被诱惑而自砍小指,成了众人敬仰的father;但后来还是受不住一女的诱惑,后逃出修道院而浪迹天涯,真正的伺候上帝。

 

10。《From the Ruins of Empire: The Intellectuals Who Remade Asia》,Pankaj Mishra著,2012. 重点是al-Afghani和梁启超,旁及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土耳其等地在受到西方侵略与思想挑战下做出的回应。关于Al-Afghani此传奇人物的书不多;后来的伊斯兰现代派、Iqbal、穆斯林兄弟会、伊朗革命等,都追溯Al-Afghani为思想的先行者。关于梁启超,主要是以他为线索,联系到当年中日两国知识分子的想法,联系到1905日俄战争和1919巴黎和会,并把Tagore访问日本、中国而被当地知识分子攻击的故事带进来,顺带提到Gandhi。作者的结论是:亚洲知识分子最后成功回应西方的挑战,主要是应用了西方“发明”的民族主义把民众组织起来;但是,当初亚洲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如其物质主义、国家暴力为先、金钱抢夺主导等),则被放在一边

 

11。《The Death of Ivan Ilyich and Other Stories》,Leo Tolstoy著,Richard Pevear and Larissa Volokhonsky翻译, 2009。把“Forged Coupon"也读完,是一个我比较能欣赏的故事,把一个小小的坏事(Coupon作假)如何扩散,与一位以福音为生活信仰的女性的一些平凡的事,如何影响一连串不同阶层的人的生命构成了俄国晚期帝国时代的写照。

下一篇读的文章编号从六十三开始。

 

这星期在找书看,回顾了一些以前想过的事情。

A、现在说什么是20世纪的文化典籍,还是太早。在印度:现在究竟Tagore、Gandhi、Iqbal是否还relevant?
我在列表中包括Ghalib而非Iqbal,是因为同样主要使用波斯文写着,Iqbal的时代有点太晚了。二十世纪如Maududi、Qutb等,最后的“影响”要等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尘埃落定的时候才会被揭晓。

B、在翻这几年关于柏拉图的研究(动因是看见刘小枫出版了一本《柏拉图四书》),好像大家都不再支持“Developmentalist"铨释:

- Lloyd Gerson: 《From Plato to Platonism》。 深化之前的《Aristotle and Other Plutonists》。倾向哲学角度;柏拉图主义基于“五个反对”;认为柏拉图的哲学并非只是体现在柏拉图的对话文本中。
二 Christopher Rowe: 《Plato and the Art of Philosophical Writing》。主张柏拉图写对话的目的是说服读者,因此应该可以从其对话了解柏拉图支持的观点。“统一论者”,反对有前期后期柏拉图的区分。
三 Danielle Allen: 《Why Plato Wrote》。主张柏拉图写对话,而Socrates不写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柏拉图是以写对话来参与并影响雅典政治,但又能规避如Socrates面对的政治逼害和诉讼。
四 William Altman:《Plato the Teacher》《The Guardians in Action》《The Guardians on Trial》。提倡柏拉图35对话应该有的阅读顺序,而这顺序《Republic》是在正中间,而后半的书目有些是为了测试学生的了解。上面三书是详细的解析从《Republic》到最后的《Phaedo》的阅读顺序,与Catherine Zuckert的顺序有点类似,但把《Parmenides》, 《Laws》等放在最后。很贵的一套书。全部35对话顺序如下

1 Protagoras 2 Alcibiades Major 3 Alcibiades Minor 4 Erastai 5 Hippias Major 6 Hippias Minor 7 Ion 8 Menexenus 9 Symposium 10 Lysis 11 Euthydemus 12 Laches 13 Charmides 14 Gorgias 15 Theages 16 Meno 17 Cleitophon 18 Republic 19 Timaeus 20 Critias 21Phaedrus 22 Parmenides 23 Philebus 24 Cratylus 25 Theaetetus 26 Euthyphro 27 Sophist 28 Statesman 29 Apology of Socrates 30 Hipparchus 31 Minos 32 Crito 33 Laws 34 Epitomes 35 Phaedo

 

12。《Letters》,柏拉图著,Glenn R. Morrow翻译, 载于Plato: Complete Works, 1997:1634-1676. 虽然份量只是一章,但是从来柏拉图的对话都被认为是独立的书,此组13封很可能是伪作的信是Tetralogies三十六书的一书。大部分是关于柏拉图与西西里Syracuse统治家族相关的事情。第7信最长;虽然最重要,但对于了解柏拉图的生平不能算是很有帮助。

 

13。《Shakespeare: The World as Stage》,Bill Bryson著,2007。简单明了的莎翁传,略带幽默

 

14。《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John》, Shakespeare. William Shakespeare: Complete Works, 2007: 768-828; also King John & Henry VIII (Modern Library Classics), 2012. 今年莎翁去世400周年,我就读一下他的作品,从他的历史剧开始,时代最先的是这一部《King John》。我用的两套基本上一样的文本。全集是书,比较容易读;小本的是电子书,查解析比较容易。以前读过他的戏剧,都觉得不甚能欣赏。这一出可能因为内容比较简单(就是政治的虚伪),我算是能看明白;有几个场景(如小孩Arthur的求饶和跳墙、他妈Constance的控诉)还挺精彩。

 

六十三、Patrick Olievelle. "Introduction." King, Governance, and Law in Ancient India: Kautilya's Arthasastra, 1-60. 此是翻译本的前言,Olivelle不同意传统上把Arthasastra认作孔雀王朝时代的书,而认为应该最早的本子也应该是大约公元100年,而最后被"Sastra"化后的本子应该是Gupta时代之作。此书到公元大约8世纪以后就没有什么传承了,现有的全本都是在Kerala发现的。

 

六十四、Walid Saleh. "Quranic Commentaries." The Study Quran, 2015: 1645-1658. 除了al-Tabari之外,把al-Thalabi, al-Maturidi, Fakhr al-Di al-Razi, ibn Kathir, al-Zamakhshan (d.1144)等说的很重要。在网上的评论把《The Study Quran》说的很差。我觉得就是把书中的al-Tabari的评论抽出来,已经对一般英文读者来说是一种挺有用的资料。

 

六十五、M.A.S. Abdel Haleem. "Introduction." The Qur'an (Oxford World's Classics), 2004. 不是特别长的介绍;此翻译也是不放太多的注释。

 

六十六、Marjorie Garber. "Introduction." Shakespeare After All, 2005:3-42. 十一年前此书出来的时候竞争对手是Harold Bloom的书;这时候(再?)读此导言,有趣的是莎翁的接受史,19世纪的流行还只是大家觉得好,20世纪后半,莎翁的影响似乎已经退到学术圈里去。

 

六十七、Translated by Bibek Debroy. “Section Sixteen: Arjuna-Vanavasa Parva." The Mahabharata 2, 2010:1-24. 同妻的五子有个约定,违规要到森林过单身的日子12年。Arjuna为法违规,自我放逐;但到外面以后同样以“依法”为由,过的甚风流,甚至娶妻生子。他到四方的游历也许有点为Bharata地理划界的涵义。此章最后Arjuna跟Krishna一起玩。

 

六十八、Translated by Bibek Debroy. “Section Seventeen: Subhadra-Harana Parva." The Mahabharata 2, 2010:25-30.

六十九、Translated by Bibek Debroy. “Section Eighteen: Harana-Harika Parva." The Mahabharata 2, 2010:31-38.

两章都很短,内容也连贯,不知道为什么分为两章。Arjuna在Krishna(黑天,是神!)鼓励和皇兄赞成下,拐带了Krishna的妹妹(或姐姐),后成亲。Arjuna到森林的12年就这样完结了。最后给出了一堆孩子的名字。更妙的是每个孩子都能分出是五夫中哪位的孩子。

 

15。《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Richard the Second》, Shakespeare. Richard II (Modern Library Classics), 2010. 在飞机上读的,因此没有对着大本来读,注解只在真的不明白的时候才使用。此剧开头有点难懂和隐晦(也许Richard II下令暗杀其Uncle是当时大家都知道的?),收场York举报儿子和妻子向新王求饶也有点为演戏而演戏,但Act IV的一幕“禅让”确实是有其精彩。

 

16。《The Posthumous Memoirs of Brás Cubas》,Joaquim Maria Machado de Assisi著,1998 Gregory Rabassh翻译。Machado de Assisi是巴西葡萄牙文19世纪的大作家,这本算是他成熟期的第一本,也似乎是最重要的小说。这本书的写法在19世纪来说绝对有创意,很多Parody,现在读来也还是有特色。是值得一读的经典。

 

17。《The First Part of Henry the Fourth, with the Life and Death of Henry Surnamed Hotspur》, Shakespeare. Henry IV Part 1 (Modern Library Classics), 2009. 也是在飞机上读的,因此没有对着大本来读,这次注解是每行都读了,原因是开头的部分真是要读注解才能读下去。这是莎翁比较受欢迎的一出剧,可能因为有Falstaff这个小丑式的角色。这次我第一次读,并不能算喜欢,因为觉得Hotspur性格太表面,Falstaff的人品真不怎样,而Prince Hal的性情变化,也没有什么说服力。其中一点,就是这戏剧里面谁胜谁败,似乎没有什么必然性。像Prince Hal天天泡酒吧,为什么上战场能打倒上战场经验丰富的Harry Percy (Hotspur)?只是说他不轻敌,我觉得就不是很有说服力的理由。

Comments: 0 (Discussion closed)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